躲在心靈深處的那個孩子

前幾天到書局買書時, 看到櫃台邊擺著一疊某翻譯小說的試讀本, 便順手帶了本回家.

書中敘述一個小男孩, 在承受失去母親的傷痛後, 隨即又面臨父親再娶的殘酷事實. 面對繼母和同父異母弟弟, 男孩心中升起了深深的恨意. 男孩將如何走出喪母的傷痛, 以及戰勝因嫉恨而在內心深處無限膨脹的惡魔, 從而為自己找到成長的力量和勇氣?– 這是試讀本對原書的簡單敘述.

試讀本的封底還有這麼一段話: “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 而每個小孩心裡, 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 讀來感觸良多.

曾經也在一本書上讀到過: 童年時的傷痛若沒有適時的得到療癒, 那些傷痛將隨著童年時的我們, 一起躲入意識深處 – -. 也就是在我們的心靈 (意識) 深處, 將永遠躲著一個沒長大或帶著傷痛的孩子.

好友的父親幼年喪父, 他的母親為了生活, 不得不或日或夜外出工作賺錢. 當時才四五歲的伯父, 只能獨自在家. 而為了省錢, 還被一再叮嚀: 必須早早吹熄油燈上床睡覺. 人天生怕黑怕暗,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 又如何能夠例外?

或許因為成長過程特別艱辛, 養成了伯父後來獨立堅毅的性格. 然而, 那個孤獨無助的男孩, 卻在伯父七十幾歲時, 從他的意識中逃出, 讓原本在好友家人心目中, 一直是堅強勇敢形象的父親, 顯現出極端脆弱的一面.

記得幾年前好友曾經告訴我, 每當伯母要外出時, 伯父總會想要跟著. 如果實在不能跟 (如伯母參加彼此默契不帶另一半的同學會) 的時候, 必定會跟伯母哀求: “一定要快點回來哦!”. 想當時, 我和好友還一起笑著伯父, “越老對伯母越依戀”. 後來好友家人才發現, 每當伯父一人在家時, 常躲在房裡不敢出來, 顯然非常沒有安全感.

這時大家才知道, 童年時的孤獨和恐懼, 對伯父傷害之深. 更重要的是, 那陰影從來不曾自他心中褪去. 想來令人心酸.

或許,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也都躲著一個因傷痛太深, 以至未能長大的孩子吧?! 又或許, 那個童年時的我們, 也正等待著有一天, 從隱躲甚至禁錮的意識中跳出, 再一次期待被關懷被療治. 只是, 儘管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無助的孩子, 我們是否真的就有能力, 回頭安撫,治癒童年時那個受傷的 “我”?

很好奇書中那名叫大衛的男孩, 如何為自己找到成長的勇氣和力量? 但終究還是沒買來正式的發行本. 因為總是想: 那個童年時期的他, 最終會不會也難免要悄悄的躲入他內心深處, 像伯父一樣, 當他很老很老的時候, 在每個孤獨無助的時刻, 還是會思念呼喚著他的親娘?

衰事二三樁

人生總是起起浮浮, 有些人很能輕鬆面對; 有些人如我, 就難免心情鬱悶, 久久不能釋懷.

前一陣子似乎諸事不順, 煩到讓一向自認不迷信的我, 都不禁要懷疑是不是該回台灣找個人祭解一下?

首先是, 家裡的 GE 微波爐有一天啟動後, 莫名其妙地竟再也無法停止運轉, 無法關機, 門無法開啟, 食物也無法取出- – -. 還好當時沒有啟動後, 就離開去忙別的事. 否則, 機器無法照設定時間自動停止運轉, 食物不斷加熱, 最後不爆炸才怪.

打電話給製造廠商, 說是三天後才能來修. 實在很難想像, 他們怎能讓自家公司製造, 如今已成了 “危險武器” 的自家產品, 在使用者家裡持續運轉三天? 總算稍稍能夠理解有些老美愛告的心情, 想必也是在無奈和無力感不斷交織後, 不得不的抉擇吧?!

亞洲人畢竟不熱衷爭吵興訟, 還是乖乖自己想辦法吧! 因為微波爐是 build in (墊高固定, 鎖在廚櫃框中) 的, 因此必須將鎖住微波爐的外框和支架等的螺絲拆下, 才能移出微波爐並拔除插頭. 說真的, 這種產品就算修好, 或即使再送我一台新的, 我也不敢再用了. 加上公司傲慢的服務態度, 做為弱勢的顧客, 唯一能做的, 也就只能消極的將其列為永久的拒絕往來戶了.

接下來這件事, 同樣讓人生氣.

其實一開始是兒子女兒貼心, 趁著母親節幫我在網路上訂購了一台相機. 不料, 東西寄達打開一看, 不僅顏色機型都不符, 還是較低價的機型. 我們於是拿著整個郵寄盒, 直奔 Best Buy (開車啦!) 店面要求退貨. 可笑的是, 對方竟以 “產品和出貨單不同”, 不讓我們退貨. (有沒有搞錯? 這正是我們要退貨的理由啊!) 並說 “這種情況”, 只能以郵寄回去方式退貨.

兒子顧慮萬一郵寄回去後, 對方藉詞商品遭我們 “偷換” 為辭, 不肯退錢, 不願意接受以郵寄方式退貨. 該店員於是打了通電話給網路部門, 給了我們一個所謂 “負責本 case 的人” 的名字 (沒說姓), 並說兩天內會有人與我們聯絡.

我們真的是太老實了, 就這麼答應他們的 “安排 “, 在家裡傻等了兩天. 哈哈! 可想而知, 最後當然沒有任何人和我們聯絡.

空等了兩天, 再有修養, 恐怕都要抓狂. 我要兒子利用晚餐前, 打電話到網購部門找之前店員提到的 “負責人”. 結果, 根本沒人知道他是誰. 電話就這麼轉來轉去, 最後總算有個真正肯負責的 supervisor, “教導” 我們到店裡質問店員, 網路上有哪一點提到有任何理由, 不許我們在店裡退貨的 – – -?

雖然最後終於順利完成退貨, 但想想, 從七點打電話打到八點多, 再到最近的店家 15分鐘左右車程. 到達後, 排隊 — 等待 — 辦完退貨時已經九點, 一個晚上徹底泡湯, 我們的晚餐也變成了消夜.

有時不免懷疑: 我們的東方姓氏和外表, 多少影響我們在美國生活時, 遭到不平等的對待吧?! 但身邊也有些極端 “愛美” 的亞裔人士堅信, 沒有歧視或不公平對待, 不可思議.

無論如何, 做為一名弱勢的消費者, 不善爭吵不愛興訟 (語言不夠好和文化因素都是主要原因), 但我們永遠有最後一個籌碼 — 就是將這種不友善, 不負責任的公司, 列入永久的拒絕往來, 再也不買他們的任何商品.

而美國企業在面對日韓產品的強大競爭力時, 若再不徹底改善其服務態度, 長此以往, 結局恐怕也是不會太樂觀吧?!

兒子上班了

兒子今天開始上班了. 說上班, 其實正確點說應該是”實習” (Intern). 在美國, 如果有較多與本科系相關的實習經驗, 畢業後找工作會比較容易些. 因此, 他能得到這個實習的機會, 我們也都為他感到高興.

回想他去面試那天, 我和兒子,女兒三個傻蛋, 還因為兒子不會打領帶而忙成一團. 兒子先是上網查, 但不得要領. 最後只好打電話給正在上班的老公, 果真是笨蛋一族.

祇怪以前高中軍訓課不好好學吧?! 記得當年女教官還曾 “循循善誘” 地跟我們說: 學會打領帶, 將來可以幫先生打, 增進夫妻感情哦! 只是那時連男友都沒有的我們這群小女生, “結婚以後的事”, 誰理啊? 所以就不用心學吧! 二十好幾年之後, 終於嘗到點苦果, 也算活該吧?!

但無論如何, 兒子總算得到這個實習機會, 暑假也就不會虛度. 同時因為是他畢業後非常期待能進入工作的大公司, 他自然更是雀躍. 而我, 也總算嘗試到: 兒子女兒第一次找工作, 老媽在一邊跟著窮緊張的真正滋味.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