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肯納兒”的故事談起

偶然讀到一篇有關 “肯納兒” 孩子的文章. 剛看到肯納兒這名詞時, 並不知道其意義. 上網查詢後獲悉, 四位家有肯納症(俗稱自閉症) 孩子的母親, 從最初的相互扶持, 最後成立基金會及肯納園民宿, 提供訓練及實習機會, 將愛擴及其他相同命運孩子的感人故事.

對於俗稱自閉症的孩子, 我知道的並不多. 只大約知道, 自閉症是因為腦部功能受損所引起的發展及學習障礙. 部分還可能伴隨有癲癇,過動等問題. 自閉症的孩子, 對於自己和他人的角色(你, 我, 他) 無法正確的認知分辨, 同時缺乏與人社交及應對的能力. 表現在外的, 就是我們覺得的不理人, 對外在的環境事物漠不關心.

曾經在電視上聽一位母親如此形容: ” 我有一個永遠不讓我親近擁抱的女兒- -“. 或許可以稍稍透露自閉症孩子不善接受與表達情感, 以及與外在世界”保持距離”的特殊之處, 聞之令人心酸.

然而,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至親至愛, 沒有爸爸媽媽願意放棄上天所賜予的這份珍貴, 卻難以窺探其內心世界的 “神秘” 禮物. 但再怎麼愛孩子, 再怎麼不捨, 父母恐怕都會比孩子早走. 如何在失去庇護前, 學會照顧自己, 甚至發揮潛在的天分或所長, 便需要學習與訓練.

文章開始時提到的四位了不起的母親, 就在這樣的心情下, 為自己的孩子, 也為其他相同情況的孩子提供了一處可以相依相靠, 也可以學習面對外人及社會的溫馨天地 — 肯納園及肯納自閉基金會.

對於這些弱勢的孩子, 我們的政府, 我們的社會, 原本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但在其他相關資訊中我卻也讀到, 自閉症孩子在求學過程中遭遇到的種種困難與阻礙. 讓我想起不久前台中一名患膽道閉鎖症的小女孩, 也是在托兒所,教育單位及學生家長的無知及冷淡對待下, 差點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利.

不是說 “受教育是國民應有的權利及義務” 嗎? 為何這些因疾病, 身心障礙, 或腦病變的無辜孩子及他們的父母, 不僅得承受比常人多的痛苦磨難. 就連求學之路(或為孩子尋求教育機會的過程), 都必須走得比別人艱辛? 看來, 國內教育的環境, 部分教育人員的心態, 甚至國人對於特殊孩子的瞭解及接受意願, 都亟待再教育 (何其諷刺啊?!) 及改善.

在美國, 當有比較特殊的孩子(無論身心障礙, 特殊疾病, 甚至不同人種或宗教.) 將進入學校就讀時, 學校都會盡全力配合(包括硬體設施, 軟體輔助, 教職人員訓練- -等). 必要時, 還會邀請同班,同級甚至同校學生的家長到校, 告知該特殊孩子的情形, 並請求予以配合.

女兒在大學讀的是基礎教育. 她說以患有花生過敏症的孩子為例(對花生及和相關的產品過敏, 若不慎食用可能引起呼吸困難, 嚴重時甚至會致死). 當患有該症的孩子入校時, 班級老師會寫信給全班孩子的家長, 懇請家長不要讓孩子們帶花生, 或任何含有花生成分的食物到校, 以免這些不能吃花生食物的孩子羨慕難受, 或不小心吃到而造成悲劇. 家長們也都會全力配合, 很少有人會因為 “不方便"而抗議, 就更不可能有拒絕或阻撓入學的情形發生了.

教育不應只是談如何讓孩子功課好, 上什麼樣大學. 我們的社會有太多不同情況及資質的孩子, 也需要被付予相同的關心與注意.

當我們的教育 “改革” 只著重在大學入學的錄取率, 不需要改的, 改得滿目瘡痍, 該革的(革不適任者之職, 革教育的沉疴, 革社會錯誤的價值觀 – -)卻又不革. 那麼, 別說如今已暴露的學子們學識程度低落, 民眾的無知冷漠, 社會的墮落與沉淪, 恐怕才真是教改煙幕下, 更嚴重的問題所在!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