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娃娃

上回從台灣帶回來的書, 早已全部看完. 這幾天, 因為沒有書可讀, 只要一忙完了所有該做的事之後, 就感覺有點不知如何是好. 終於, 像犯了癮似的, 我開始在客廳及房間書架, 書房 – -到處拼命翻找, 希望找出以前帶回, 卻不小心遺落在某個角落, 尚未讀到的書. 總算讓我找到了一本日本作家重松清所著的”維他命F” (鄭曉蘭翻譯, 麥田出版). 也是在這本書中, 我知道有所謂的 “流水娃娃”.

“流水娃娃”, 在書中其實叫 “流水人偶” (也叫替身人偶). 故事中的父親, 因察覺女兒在學校受到欺凌孤立, 面對家人時卻強顏歡笑, 感到十分憂心. 在一次被請到學校協談後, 茫然地走在車站前商店街, 偶然在一家民俗藝品店裡, 發現了以和紙做成, 乘坐在稻草編成的圓舟裡的人偶, 旁邊註明 “替身人偶”.

店裡的老闆表示, 這木偶原名”流水人偶”, 是日本山陰地區山裡頭的一種習俗. 據說, 如果將不幸轉到人偶身上, 在三月三日女兒節這一天, 放到河裡漂走, 女兒一整年都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至於如何 “將不幸轉到人偶身上” 呢? 舉例來說, 如果身體的哪裡有病痛的話, 就將人偶的相同部位弄傷, 娃娃就會替她承受這些苦難. 正苦於不知如何幫助女兒的父親, 自然當即買了一組.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類似的人偶故事, 只是聽到的恐怕多是”復仇人偶”. 也就是當恨一個人時, 就秘密製作一個人偶, 並竭盡所能的在人偶身上插針或施以詛咒, 期望對方會真得到”報應”. 相對於”流水娃娃”, 消極地為自己”離傷止痛”; 這類的”復仇娃娃”, 顯得充滿愁恨怨懟, 想來令人不寒而慄.

我也曾被人在暗中陷害過. 因為傷得實在太重, 在傷痛最深時, 其實也有過希望對方: “總有一天會得到報應” 的想法(但可從沒想過要弄個什麼”復仇人偶”喔!). 然而, 一直將自己深陷在對對方的恨裡, 對於傷口的平復, 並不會有任何的助益, 祇徒然將自己逼入更深更巨的痛苦之中.

如果真能有像 “流水娃娃”, 為我們承受有形無形的傷痛, 在任何一個我們期待重生的日子, 看著它帶著我們的傷痛, 隨著流水逐漸遠去, 直到完全消失, 或許也是不錯的作法吧.

從”肯納兒”的故事談起

偶然讀到一篇有關 “肯納兒” 孩子的文章. 剛看到肯納兒這名詞時, 並不知道其意義. 上網查詢後獲悉, 四位家有肯納症(俗稱自閉症) 孩子的母親, 從最初的相互扶持, 最後成立基金會及肯納園民宿, 提供訓練及實習機會, 將愛擴及其他相同命運孩子的感人故事.

對於俗稱自閉症的孩子, 我知道的並不多. 只大約知道, 自閉症是因為腦部功能受損所引起的發展及學習障礙. 部分還可能伴隨有癲癇,過動等問題. 自閉症的孩子, 對於自己和他人的角色(你, 我, 他) 無法正確的認知分辨, 同時缺乏與人社交及應對的能力. 表現在外的, 就是我們覺得的不理人, 對外在的環境事物漠不關心.

曾經在電視上聽一位母親如此形容: ” 我有一個永遠不讓我親近擁抱的女兒- -“. 或許可以稍稍透露自閉症孩子不善接受與表達情感, 以及與外在世界”保持距離”的特殊之處, 聞之令人心酸.

然而,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至親至愛, 沒有爸爸媽媽願意放棄上天所賜予的這份珍貴, 卻難以窺探其內心世界的 “神秘” 禮物. 但再怎麼愛孩子, 再怎麼不捨, 父母恐怕都會比孩子早走. 如何在失去庇護前, 學會照顧自己, 甚至發揮潛在的天分或所長, 便需要學習與訓練.

文章開始時提到的四位了不起的母親, 就在這樣的心情下, 為自己的孩子, 也為其他相同情況的孩子提供了一處可以相依相靠, 也可以學習面對外人及社會的溫馨天地 — 肯納園及肯納自閉基金會.

對於這些弱勢的孩子, 我們的政府, 我們的社會, 原本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但在其他相關資訊中我卻也讀到, 自閉症孩子在求學過程中遭遇到的種種困難與阻礙. 讓我想起不久前台中一名患膽道閉鎖症的小女孩, 也是在托兒所,教育單位及學生家長的無知及冷淡對待下, 差點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利.

不是說 “受教育是國民應有的權利及義務” 嗎? 為何這些因疾病, 身心障礙, 或腦病變的無辜孩子及他們的父母, 不僅得承受比常人多的痛苦磨難. 就連求學之路(或為孩子尋求教育機會的過程), 都必須走得比別人艱辛? 看來, 國內教育的環境, 部分教育人員的心態, 甚至國人對於特殊孩子的瞭解及接受意願, 都亟待再教育 (何其諷刺啊?!) 及改善.

在美國, 當有比較特殊的孩子(無論身心障礙, 特殊疾病, 甚至不同人種或宗教.) 將進入學校就讀時, 學校都會盡全力配合(包括硬體設施, 軟體輔助, 教職人員訓練- -等). 必要時, 還會邀請同班,同級甚至同校學生的家長到校, 告知該特殊孩子的情形, 並請求予以配合.

女兒在大學讀的是基礎教育. 她說以患有花生過敏症的孩子為例(對花生及和相關的產品過敏, 若不慎食用可能引起呼吸困難, 嚴重時甚至會致死). 當患有該症的孩子入校時, 班級老師會寫信給全班孩子的家長, 懇請家長不要讓孩子們帶花生, 或任何含有花生成分的食物到校, 以免這些不能吃花生食物的孩子羨慕難受, 或不小心吃到而造成悲劇. 家長們也都會全力配合, 很少有人會因為 “不方便"而抗議, 就更不可能有拒絕或阻撓入學的情形發生了.

教育不應只是談如何讓孩子功課好, 上什麼樣大學. 我們的社會有太多不同情況及資質的孩子, 也需要被付予相同的關心與注意.

當我們的教育 “改革” 只著重在大學入學的錄取率, 不需要改的, 改得滿目瘡痍, 該革的(革不適任者之職, 革教育的沉疴, 革社會錯誤的價值觀 – -)卻又不革. 那麼, 別說如今已暴露的學子們學識程度低落, 民眾的無知冷漠, 社會的墮落與沉淪, 恐怕才真是教改煙幕下, 更嚴重的問題所在!

關了幾天沒出門, 今天去了趟郵局. 寄完信後, 到Starbucks 買了杯咖啡, 坐在窗邊想要享受一下寧靜溫暖的午後時光, 心中卻是怎麼也無法平靜.

出門前, 電視上正播出一名印尼籍台灣媽媽的新聞. 先生數年前過世, 留下她和一名21歲患有輕微弱智的兒子, 生活十分清苦. 日前, 因母子二人都已數日沒吃東西, 於是到賣場企圖偷竊杯湯杯麵, 但失手被抓並送進警局. 善心的警察人員同情其境遇, 特別送了些食物到她家中. 發現她確實窮得已經 “家徒四壁”. 儘管非常不忍, 但偷竊終究觸法, 警方人員還是必需將其移送法辦. 只有希望法官能衡情量理, 予以輕判了.

不久前還有一位奉獻心力於關愛之家協會, 照顧愛滋寶寶的女士, 因協會經費困難, 為了不忍孩子們沒有牛奶可喝, 只好到賣場竊取數瓶奶粉. 這位女士也因失風被捕, 但幸好, 善心的法官明察秋毫, 體諒其犯案動機, 因此輕判其刑. 感人的是, 據說這位法官大人並且匯了三千元到該協會, 暫時紓解了協會的燃眉之急.

所謂 “朱門酒肉臭, 路有餓死殍”, 無疑正是台灣當前社會的寫照. 除了前面兩個例子, 不久前一對母子牽手上吊自殺, 兩人生前身邊只剩下十塊錢 (約合美金 30 cents). 也就不要說還有許多像: 一位單親父親, 因為孩子生日將至說了句: “很羨慕別的小孩可以吃麥當勞.” 失業已久的父親於是鋌而走險 – – -, 這許多聞之令人鼻酸的例子了.

對照另一則新聞: “太子爺” 被爆: 偕同妻子及岳家到一家豪華餐廳用餐, 五個人一餐飯就吃掉兩萬多大洋 (據說還是打過折的), 讓人不禁搖頭嘆息.

雖說總統家族 “沒有義務” 照顧所有百姓的生活. 然而, 姑且不論當權者是否肯承認如爆料者所舉證的貪污腐化, 就說在這國內經濟嚴重衰退, 百姓生活環境普遍變差的當兒, 還能無視民間疾苦, 天天穿金戴銀, 吃香喝辣 (總統府同時也是珍貴價昂的”黑鮪魚”的大客戶). 就讓人不禁要問: “三級貧戶總統”, 你曾經在乎過那些各級貧戶的死活嗎?

我出生在經濟尚未起步, 民眾普遍貧窮的民國四, 五O年代. 但在當時, 絕大多數的民眾卻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後來的三四十年, 台灣的經濟, 也的確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 振翅起飛, 並獲得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封號. 過去台灣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 “台灣錢, 淹腳目.” 對照今日的民生凋敝, 真是多麼地諷刺啊!

曾得過國際性學術大獎的某學者那番: “向上提昇, 或向下沉淪?” 的大哉言, 如今才知原來是“百姓失業率,自殺率不斷向上提昇 vs. 當權者道德,良心的不斷向下沉淪“. 這, 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向上提昇” 嗎? 而所謂的希望快樂, 難道就是 “以所有百姓的希望, 去追求總統全家的快樂” 嗎?

河畔有逐臭之夫, 這樣的當政者, 卻還是紮紮實實, 有他 “十八趴” (18%) 的擁護者. 祖母以前說的: 妳若吃飽太閒, 就去後面廚房把碗洗一洗. – – –

我, 還是洗碗去吧!

DIY — 自己動手做(下)

但我真正最滿意的”作品”, 是親手換縫主臥室裡的窗簾蓋. 當初因為窗簾蓋上的飾布花色早已褪盡, 但是在美國, 訂做窗簾是多麼昂貴. 估計光是樓上所有房間的窗簾, 及窗簾蓋布飾全部換新, 至少要七,八千元美金. 我想乾脆拆掉窗簾蓋, 改用造型簡單漂亮的杆子, 既現代又浪漫. 但老公堅持前任屋主當初做這些窗簾蓋時, 肯定花了不少錢. 因此不贊成拆除. (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永遠有那麼多的堅持?!)

主臥室的窗簾蓋布年久褪色, 是我親自為它們換上新裝的.

在權衡經濟因素, 並且拆下窗簾蓋檢視, 覺得可行之後, 我決定親自幫這些窗簾蓋”換新裝”, 並且先以主臥室為實驗目標. 確實量好主臥室大小六個窗廉蓋的尺寸後, 首先到 JO-ANN 尋找喜歡的布料, 並買來固定布料用的釘槍釘針. 加上家裡既有的針,線,剪刀- -等, “換裝計畫” 於焉正式展開.

為了避免工程過於浩大, 我決定不動裡層的棉墊和襯裡. 同時在仔細看過其縫製方式後, 發現最重要的是, 一定要先用釘槍將布料的一邊固定, 縫製時也必須確實繃緊, 如此縫製出來的窗簾蓋布圖案才會順貼沒有凹凸. 在縫上下兩條立體條飾時, 也必須確實捏緊, 免得縫出來粗細不一. 這原則說來容易, 但當初, 雙手可是不知被針戳出了多少個傷口.

縫時一定要拉緊, 縫出來圖紋才會漂亮服貼.

我是在老公出差時, 完成最初的兩個蓋子. 老公回來看了十分滿意. 問題是, 其中落地窗的窗簾, 我是不是也要自己動手做? 沒有裁縫車, 這可徹底超出我能力範圍. 後來我只好到圖書館借來書籍, 查明窗簾所需用布的計算方法, 再到 JO-ANN 買來同樣的布料, 並且在我們後來返台時, 帶回台北迪化街的布市, 請專做窗簾的店家幫我們車縫的.

窗簾蓋布飾是我自己換縫, 落地窗的窗簾,則是買布帶回台灣, 請專做窗簾的店家車縫的.

許多朋友, 十分熱衷園藝DIY. 我自己並不是綠手指, 甚至覺得照顧庭園花草, 有時還真不比照顧小孩或小動物來的容易. 但後院角落那塊空地的重整, 倒是幫我找回了一點自信. 話說剛搬來這房子時, 對於後院這一小塊地裡, 竟種滿了近乎人高的植物, 感覺不太順眼. 在請園丁挖除後, 卻是種菜種花都種不成. 看著它近乎荒蕪實在難受, 我便又動起了腦筋.

後院這著小小的角落, 原本種滿了幾近人高的植物(如:天堂鳥).

我先到圖書館, 借來各種整理花園院落的書籍, 找尋可能的點子. 既然土質或其他因素(如日照不足- – 等), 不適合種花種菜, 只好改植草皮. 但為了不要太單調, 決定以小石頭, 鋪設出一條彎曲的小徑. 在靠牆處, 再裝上一個小小噴水池. 想到就做, 我先慫恿老公和我一起去選購一個小噴水池, 並請 handyman 預先拉好電線及水管. 待噴水池送來, 就由老公和兒子一起安裝好.

QQ: 嗯- -, 當我的按摩浴缸剛剛好.

不久老公又出差, 我獨自到 Home Depot 先購買了幾包小石子, 和可以擺成梅花形狀的彎形磚, 以及用來插入土中隔開草皮和小徑的黑色塑膠板. 哪知道那彎形磚極重且表面粗糙, 搬上搬下的, 當場磨破了手皮. 第二次去買時我就學乖了, 懂得帶上工作手套. 老公出差回來後, 我們合力打入塑膠板劃出小徑, 鋪石子擺上圓形石板, 還買來草皮剪出所要的大小鋪上, 並在噴水池周圍種上花草. — – 一處幽靜的庭園角落就這麼完成了.

儘管DIY (Do It Yourself) 自己動手做, 有時真的是十分辛苦費力. 但過程中克服種種困難的努力, 及完成後的快樂與滿足, 也正是其吸引人之處, 難怪許多人都樂此不疲. 嗯 – -, 我是不是該找點什麼活兒, 好再來 DIY 一下呢?

DIY — 自己動手做(上)

女兒搬進了新的宿舍, 由於不附家具, 只好網路訂購了床.櫃, 及部份與室友共用的桌椅. 而就像在 IKEA 買的家具一樣, 這些家具也都是得自行組裝的. 因為室友還沒搬進去, 她只好自己先獨力進行椅子的組裝. 我一方面心疼她既要為開學做準備, 還得忙於聯絡處理家具的選購甚至組合. 但另一方面, 也很欣慰看到她的成長與獨立.

事實上, 自從搬到國外以後, DIY 早已成為我們海外生活中, 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剛到加拿大時, 我們的家具就大都是老公和兒子合力組裝而成的. 在溫哥華時期間還曾搬過一次家, 後來又搬來美國, 這些家具也就因此多次被拆開及重新組裝. 而老公和兒子的組裝技巧, 從最初的不熟練, 至搬到洛杉磯時, 幾乎可以稱得上是駕輕就熟了.

家裡許多儲櫃, 桌椅, 床組都是買回來自己組合的.

我們家的男主人, 應該可以說是奉行全家 DIY 的”最忠實擁護者”了. 打從我們結婚以來, 小至換保險絲, 修水龍頭, 大至油漆粉刷–, 只要自己家人做得來的, 他總要拉著家人一起參與.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在台灣時有一次因颱風掃雨, 淹壞了家裡的木頭地板. 在安排好拆除及鋪設新地板的工程後, 拆除工人竟然在施工前夕, 來電表示不能如期前來. 在那施工旺季, 一旦延宕, 短期內恐怕很難再排到時間. 老公當即決定:自己拆除.

第二天, 找來了各種工具, 我們夫妻二人開始又挖又撬. 就連兒子和剛上小學的女兒, 也跟著在一旁幫忙搬開我們挖起來的木板. 鄰居朋友剛好來訪, 看我被翹起的木板, 給打得兩腿多處流血瘀傷, 嚇得大驚失色. 雖然第二天鋪換新地板的工程, 因此得以順利進行, 但這次的 “慘痛” 經驗, 也就常常被我拿來調侃及怪罪老公.

在台灣時, 我和老公曾經利用簡單的工具, 將家裡因泡水翘起的地板鏟掉.

心血來潮時, 我偶而也會動手 DIY 一下, 家裡大門口的木條椅子就是我自己一根一根組合起來的. 當時是因為特價, 我興致盎然的買下後, 光是將那重重的一大箱塞進車裡載回, 就費了一番周折. 回來後, 在不熟及沒人幫手扶搭椅腳的情況下(兒子女兒住校, 老公出差去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組不起來. 最後決定放棄, 等第二天再拿回去退.

第二天醒來後, 我耐著性子, 重新再試了試, 總算稍稍抓住了訣竅. 花了兩個小時左右, 才終於順利組合完成. 後來再用砂紙磨過, 並且塗上了透明漆, 才成了今天這個還算像樣的座椅.

小狗子的一天

女兒回學校去了. 每次打電話回來時, 總會順便問道: QQ 現在在做什麼? 很多時候我的回答都是: 大概又跑去睡覺了吧?! QQ 的確很多時候都在睡覺. 有時候我們還真不得不懷疑, 當初在 pet store (寵物店) 買回來的, 到底是隻小狗還是小豬? 說到這裡, 索性就來記錄一下這隻小狗巴子, 到底每天都在做些什麼大事吧?!

z – z– Z, 睡覺 – – 睡覺 – – 還是睡覺.

QQ 小時候, 經常比我們還早醒來. 現在, 牠可寧願扮演 “家裡最晚醒來的那一位” 的角色. 但這並不表示, 牠是個 “夜狗子” . 相反的, 牠總是早早的就睡覺. 如果我們看電視聊天太大聲吵到牠了, 牠還會抬起頭來, 很嚴肅地盯著我們. 這時候, “眾僕人” 我們就知道: 安靜點, 吵到大爺了.

“可不可以請你們安靜一點?” 哇!好嚴肅的臉.

 

不論前一天晚上牠是跟誰睡, 只要這人早上起床後, 小狗子就會自動去找下一個目標”陪睡”, 非得到家裡所有人都起床了, 牠才會哈欠連連的起來, 迎接牠新的一天. 接下來, 牠可能會到後院小解一下, 而後就在後院蹓蹓, 或回到屋子裡擦腳後, 跳到沙發上休息. 總之, 就像西方宮廷畫裡的貴族仕女們, 慵懶地度過一個上午.

 

老公認為, 小狗一天只要吃一餐就夠了, 但我可不以為然. 中午, 我通常會弄一小點肉給牠吃. 吃完之後, 牠多半會再到後院”紓解”一下. 如果天氣不是太熱, 我在後院拔除雜草黃葉, 牠就在我身邊跟來跟去. 有時候還會像發瘋了一樣的, 在後院邊發出 “呵! 呵!” 聲的跑它個幾圈. 聽說這是比熊的發洩精力的方式, 也是他們的特色之一呢!

哎喲, 太陽還真大.不如去走走吧!

電視上常常有狗狗看電視的畫面, QQ 對電視沒啥興趣. 我們甚至懷疑過牠是不是個大近視眼. 但對聲音可靈敏了, 在不吵到鄰居的情況下, 如果用鬧鐘伴唱, 讓牠唱唱歌, 那大概是牠最快樂的一件事了.


牠也喜歡在屋裡找個太陽曬得到的地方, 做做日光浴. 想 “一個狗” 靜一靜的話, 或許躲到籠子裡, 或者乾脆到樓上, 選個牠中意的房間床上睡個午覺. 天氣太熱時, 要不跳到浴缸, 享受浴缸冰涼的感覺, 要不趴在大理石地板上假寐, 也都十分涼快.

浴缸, 大理石地板或是馬桶邊都是QQ 的”避暑勝地”.

假日, 我們有時會帶牠到附近的公園, 或二十幾分鐘車程的狗公園去走走. 若是非假日, 到了傍晚時刻, 牠知道上班上課的家人即將陸續返家, 便會選個同時可以看到大門和車庫進門的好位置, 開始等待. 準備家人回家時, 予以隆重的 “迎賓大禮”.

嗨! 我名叫QQ, 要不要做個朋友啊?

晚上全家人吃完飯之後, 習慣在 famiy room(家人房), 看電視聊聊天. QQ 要嘛窩在家人身邊撒嬌, 否則就跑到牠自己的墊子去休息. 這時, 如果有任何人打算上樓睡覺, QQ 鐵定追隨. 小時候他會等在樓梯口, 確定全家人都上樓了, 牠才放心地上樓. 現在則是: 你們睡不睡隨便你, 我可要上去睡了. 晚安!

女兒有時候會開玩笑地說, QQ 怎麼可以整天無所事事? “He has to do something!” (牠該做點什麼事啊!). 有時, 我也會笑著回答她: 哦! 牠正在上法文 (或小提琴) 課呢! 無論如何, 若不是有這隻可愛的小東西, 在身邊繞來繞去為我的生活增添樂趣, 還真不知道如何消磨每一個漫長的午后時光呢!

離別心情

放了整整三個月的暑假, 女兒學校即將開學. 又得整裝返校, 迎接另一個新學期的開始.

四個半小時左右的飛航行程. 再加上候機, 轉機, 七八個小時, 是絕對少不了的. 過去無論是否有行李要托運, 通常先在家裡用電腦辦理 check in, 接下來大概只要在一個半小時前到達機場即可. 但順應新一波的 “反恐”, LAX 機場加強行李檢查. 為了避免屆時排隊延誤, 我們決定讓女兒早個三小時抵達機場.

八點多的飛機, 算算四點四十就得起床, 結果卻是比鬧鐘更早醒來. 女兒夜裡睡得不好, 也早已醒來看著電視. 在催著她趕緊漱洗時, 小狗子也起來湊熱鬧.

出門時天還沒亮, 五點半左右就到達了機場, 卻發現旅客早已大排長龍. 我們甚至找不到位子放女兒下車. 在機場工作人員指揮下, 我們只能停在長龍的最前端. 由於不准多耽擱, 將行李拿下車之後, 再匆忙地與女兒擁抱道別, 就不得不趕緊上車駛離. 望著女兒背個大書包, 再拖著兩個大皮箱, 走向隊伍最盡頭的背影, 忽然一陣心酸.

自女兒到外州讀書之後, 這樣的情景, 其實早已數不清. 雖不至經常”淚灑機場”, 但女兒每次離家, 總要兩三個月才能回來, 我們心裡自然難免不捨. 對於女兒選擇到外地求學, 我們也只能尊重. 只是, 每到離別之際, 還是不免惆悵.

記得在加拿大溫哥華時, 外子因工作不能與我們同住. 有時來探望我們, 匆匆幾天又得離去, 加上和孩子獨自在海外生活的不安定情緒, 每次送先生到機場前夕, 心情總是非常的紛亂, 情緒也變得有些不穩. 一位和我們家一樣情況的朋友說, 她老公就笑稱這叫 “老公返台前夕症狀群”. 這樣的離別心情, 相信許多獨自帶著孩子在國外生活的媽媽們, 應該都能夠體會吧?!

而不論給父母子女送行也好, 給老公親人送行也罷. 有一首叫 “車站” 的台語歌裡的歌詞, 或許最能深刻體現那種離情依依的心境.

火車已經到車站, 阮(我)的心頭漸漸重,

看人歡喜來接親人, 阮是傷心來相送.

無情的喇叭聲音, 聲聲陳(響),

月台邊, 依依難捨心所愛的人.

火車已經過車站, 阮的目眶已經紅,

車窗內心愛的人, 只有期待夜夜夢.

—- 車站 —-

兩個月亮?

前天收到一封電子郵件, 說是這個月(八月)底, 天空將會出兩個月亮的景像.

郵件中說, 台灣時間八月27日(周日)凌晨三點鐘左右, 天空將出現難得一見 “兩個月亮” 的奇景. 月亮當然只有一個, 那麼是什麼因素, 造成天空中同時出現兩個月亮的景象呢? 郵件中表示, 自八月初開始, 火星將會出現最明亮的時刻. 不僅肉眼可見, 在27日這一天凌晨, 更將達到最大, 也就是幾乎像月亮那麼大. 因此才會有所謂兩個月亮的奇景.

郵件中同時也提到, 下一次同樣奇景要再出現, 得等到公元2278年. 因此, 千萬不要錯過欣賞這次天文奇景的難得機會.

其實, 我也非常好奇的想看看, 到時天空同時出現兩個月亮時, 會是什麼樣的畫面. 我試著上網查詢更多相關的資訊, 但不知是否不懂要領, 並沒有得到任何類似的資訊, 甚至無從證實. 但願在27 日前, 能得到更多的新聞. 否則, 只有屆時親自半夜起來證實了.

*最新更新說明(8月14日): 台北天文台已於日前發表聲明, 表示這封所謂 “8月27日將會出現兩個月亮” 的e-mail 為網路謠言, 所述並非事實.

天文台表示, 2006年 8 月底, 確實是火星數萬年來最接近地球的時候. 但再怎麼接近, 還是有5575萬公里之遙, 加上火星的體積, 只有地球的15 %不到. 因此, 從地球以肉眼觀看, 依然只有星點大小, 決不可能像月亮那麼大. 而且在這個月, 火星和地球恰好分別位於太陽兩側, 幾乎相對的位置上, 不僅離地球非常遠, 從地球上觀察火星, 火星的位置將非常接近太陽, 更不容易觀察.

詳情可上台北市立天文館查詢: www.tam.gov.tw

Santa Monica Beach

女兒好友從外州來訪. 住在內陸州的她, 很少有機會看到海, 因此非常希望在加州這幾天, 能多到海邊走走. 前幾天帶她去了附近的 Redondo Beach 散步看夕陽吃海鮮. 這次決定換個地方, 就到知名的聖塔莫尼卡 (Santa Monica) 海灘了.

Santa Monica 位於洛杉磯附近, 距洛杉磯機場只有幾分鐘車程, 自10 號高速公路西行(到底), 不久就可以到達, 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典型南加海濱城市. 這裡除了雪白的沙灘, 美麗的海灘景致, 更有著名的購物商場, 如第三街的 Third Street Promanade, Main Street 上的上百家流行服飾及藝品- – 等各類精緻商店, 也都各具特色. 此外, 還有Santa Monica Place 購物中心- – 等.

許多人到海灘的人, 會將車開進緊鄰海灘的露天停車場, 我們則習慣停到位於 Colorado 街上的室內停車場, 再步行過街. 一踏上聯結道路和沙灘的橋, 隨即可見偌大一片白色沙灘及蔚藍的大海展現眼.

女兒和同學, 這時早已迫不及待走向沙灘踏浪, 及欣賞美麗的海景去了. 我們因為帶著小狗子QQ, 因此只在沙灘外圍稍微走了一下, 便又回到人行的木板橋上. 沿途, 有許多指畫, 漫畫, 以及以極富中國風的龍鳳或海豚等圖案為遊客 “寫” 出英文名字的攤位. 當然少不得的, 還有街頭樂器演奏, 演唱等各式街頭藝術表演.

 

此外, 還有一座小朋友們最愛的小型遊樂場, 裡頭有摩天輪, 雲霄飛車- – 等. 甚至更小的小朋友們喜愛的投幣式電動馬也都有呢! 玩累了, 還可以坐下來吃點點心, 冰淇淋, 足夠小朋友們度過一個快樂的下午了.

喜歡釣魚的, 在步道的後端, 則是可以垂釣的區域.

那一天, 還發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 話說就在我們即將離開, 準備往回走時, 一位西語裔的男士帶著他的女兒過來問我們, 說他覺得我家比熊 QQ 很可愛, 可不可以讓他們和 QQ 一起拍張照? 我們自然說好. 他的太太則在一旁幫他們父女拍照. 剛開始還沒問題, 兩人一狗擺出姿勢, 留下一張還算和諧的照片.

我按下快門時, QQ已經發現有異, 轉頭確認: 嗯–, 我真的不認識他們!

不料, QQ 突然發現不對: “ㄟˊ, 我不認識他們呀!” 隨即一陣狂叫, 把那位男士和女兒都嚇了一跳. 我們立即衝向前去, 有的帶開 QQ, 有的頻頻跟他們說對不起. 那位男士還很有風度的跟我們說是他的錯, 讓我們更加覺得不好意思.

QQ 從小就怕小孩.

看來, 我們家這隻 “沒見過什麼世面” 的狗巴子, 真的是應該再多出去走走. 或多到狗公園, 和其他狗和牠們的主人接觸接觸, 開拓一下”視野”. 否則, 恐怕一輩子都會這麼小家子氣了. 不過, 行文至此, 突然想起 QQ 從小怕小孩. 或許, 這也是他突然亂叫的原因之一吧?!

小留學生

暑假已漸漸進入了後半段, 學期結束得早的大學, 甚至再過個半個月, 就要開學了. 出國玩的, 回台渡假的, 也陸陸續續都得回來安排住宿事宜, 及準備迎接新的學期. 當然, 一如往年, 也會有一批新的孩子, 被送到美國來, 成為小留學生甚至小小留學生.

我們從臺灣回來時, 送我們到桃園機場的司機先生就說, 早我們返美前兩三天, 他就載送了不同的兩個小留學生家庭到機場. 由於孩子還小(兩位都是初中生), 原本在家裡都是捧在手心的寶貝, 一下子來到千里外的美國念書, 以後不僅好幾個月才能返台一次, 很多事更是得靠自己. 父母親當然心疼,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更加不捨了. 臨別時刻, 一家人因此哭成了一團.

兒子女兒的同學及朋友中, 也有不少是父母不能在身邊照顧陪伴的小留學生. 只是情況不盡相同, 有住在親戚家的; 也有兩三個兄弟姐妹同住, 其中已經上大學的兄姊, 就負責照顧其他弟妹. 至於沒有親戚家可以寄住, 又沒有兄姊可以照顧的孩子, 有些就住到學校宿舍 (多半是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囉!). 再不行, 就只好住到所謂的寄宿家庭 (home stead) 了.

然而, 寄宿家庭不僅收費及條件不同, 品質更是良莠不齊. 例如有些只提供吃住, 及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的, 有些則還會幫孩子輔導功課. 不同的州或城市, 學區不同, 寄宿家庭提供的協條件不同(如是否幫孩子輔導功課? 孩子是否自己一個房間? – – ), 都可能影響寄宿的費用. 一般說來, 現在加州的行情, 一個月都要在一千或一千兩百美金”以上”. 當然也聽說過有七,八百元美金的, 但可能只是供住宿及三餐和接送, 不負責幫孩子加強英文和輔導功課吧?!

我們家其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兒子初一(七年級)下學期時, 我正為他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而煩惱. 住在美國加州的好朋友恰巧來電, 問我為什麼不將孩子送來美國念書? 在好友大致跟我分析狀況後, 那年暑假剛過, 我就親自飛了一趟美國, 以瞭解送孩子到美國來念書的可能性.

到了美國, 才發現事情並非如想像那麼容易. 首先, 好友因某些因素, 無法如預期讓兒子寄宿. 後來朋友建議可以到私立學校, 但多半收費昂貴, 未必是我們所能負擔, 更重要的是, 不見得有名額. (信教的朋友, 倒是聽說可以請教會寫推薦信, 或許可以進入教會學校就讀.)

就在我打算放棄, 決定整裝返台之際. 朋友母親在教會的一位朋友, 介紹了一對早期留學美國的夫婦, 或許我們可以試試. 她告訴我們, 這對夫婦十分親切友善, 夫妻兩人都是博士, 原本都在知名的大公司上班. 退休後, 經教會朋友的介紹, 目前收了一位寄宿的小留學生.

我們前去拜訪時, 其中先生正巧有事外出. 當知道我打算送來的是兒子之後, 太太以沒有照顧過男孩的經驗為由婉拒 (他們自己的兩個孩子都是女兒). 我向來不習慣說服別人, 好友卻極力幫我爭取, 說兒子乖巧懂事, 絕對不比女孩子難帶. 剛好我身上帶了張兒子的照片, 這位太太看過後, 態度稍有軟化, 並要我留下兒子的照片, 說是會和先生商量.

第二天, 我們就接到他們的電話, 表示願意接受兒子的寄宿. 返台後, 我積極開始幫孩子申請各相關文件: 學籍資料, 及將兒子從小到大接受過各種的注射證明, 拿到衛生所換成英文證明 – – 等. 寄宿家庭方面, 則幫兒子接洽學校, 同時預先洽詢可能的課程. 寒假時, 我們終於順利將孩子帶來美國就學. 接下來, 由於他們夫妻積極幫兒子加強英文及輔導功課, 兒子也因此可以很快的進入狀況.

我們算是相當幸運的, 除了這對夫妻學歷高英文好, 對兒子的英文助益及環境適應, 幫助極大. 最重要的是, 他們並非以賺錢為目的, 因此十分善待兒子和之前提及的另一位女孩, 讓我們非常放心及感激. 九個月後, 我們就將兒子接到加拿大. 但至今, 我們都還很感激他們 , 並且和他們一直保持聯絡, 他們也經常來電關心兒子.

台灣推行教改多年, 成效如何, 相信大家都有定見. 幾年前, 我曾跟兒子及女兒在台灣時同學的母親談過. 當時我曾說: 早知道高中及大學聯考制度會改進, 當年我就不必的忍痛將兒子送出來了. 得到的回答卻幾乎都是: 別傻了! 過去是期中考, 期末考, 頂多月考周考好不好? 現在是天天考. 有現正在上初中的(當時是小學) 孩子的, 更是抱怨建構式數學, 簡直徹底顛覆了台灣一直以來引以為豪的數學水準. 看著小留學生潮, 幾年來不曾稍減, 或許正是父母們, 以另一種方式表達, 對教改錯誤的不以為然吧?!

真的很難說將孩子送到國外當小留學生是否明智? 但是在國內的教育, 尚未找出一條對孩子們更好的路之前, 小留學生潮恐怕一時仍很難遏止. 而隨著美國政策的緊縮, 想要將孩子送到美國, 尤其是加州, 恐怕是愈來愈難了. 許多人於是只好將孩子送到願意發出 I-20 (供申請學生簽證之用) 的私立學校, 若再加上寄宿家庭的費用, 對多數家庭來說, 恐怕都是一筆很大的負擔.

真要問我, 我會說如果能至少有父母之一陪讀, 還是比較理想的. 實在萬不得已 (當時我也是考慮到花費及家裡還有個小的, 不得不忍心將兒子放在寄宿家庭.) 一定要小心打聽,篩選適合的寄宿家庭, 如: 所在城市治安及學區好壞, 寄宿家庭成員是否可靠及是否協助孩子的課業 – -等等. 安排妥當後, 也要經常寫信(或E-mail)或電話關心孩子的適應情況. 千萬不要將孩子丟給寄宿家庭, 就以為沒事了. 畢竟, 孩子最最需要的, 還是父母家人的關愛.